你的位置: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451章:太平道

第451章:太平道

  在国家恢复稳定后,
  太平道又一次迎来了分裂。
  只是这次,
  对比起先前那崩坏抽象的姿态,要正常许多——
  随平感念太平道为世人做出的贡献,
  但他到底坐上了皇位。
  “权”不可以与他人分享,
  “名”也不可以与他人分享!
  如果因为内心的柔软,而放任一些东西肆意发展,那以后出现问题,世人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
  所以,
  随平选择了对太平道进行打压分化。
  “不过,他到底没有做那翻脸无情,白刃相对之事。”
  “这是陛下的宽怀仁慈。”
  当一个又一个针对太平道的旨意颁下来后,
  现任大贤良师、皇帝亲封的大真人将那根跟随自己多年,已经被抚摸得光滑圆润的九节杖抱在怀里,向自己的弟子们说道。
  弟子们仍旧愤愤不平,“用恩赏的名义,分化太平道的力量,让沙门和儒家的人来同我们辩论,逼迫我们修改经文……这还算仁慈?”
  “他这是吃了太平道的饭,反手要砸了太平道的锅啊!”
  老道长听到弟子这样说,不由得皱起眉头。
  “你们这样的想法,正是我愿意服从陛下命令的原因啊!”
  人心纷杂而多变,
  是不可能人人如龙,人人称圣的。
  当年跟随太平道,加入乞活军,创下如今基业的那些人,
  也有不少在日益增高的地位中,忘记了为“世人鸣不平”的初心,从而迷失自我的。
  只是相较于被视为“耻辱”和“黑历史”的太平军,
  眼下做皇帝的,是随平。
  那些在动乱纷争中受损严重的世家,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挑动他人心中邪念,让其做自家打手,再掀起动荡了。
  是以,
  他们在表面上,仍旧尊奉太平道,并且在很多方面,表现的像个最虔诚、最纯正的太平道追随者。
  张口就是“补不足”,
  闭口就是“均贫富”。
  可实际上,
  老道长这位太平道首次分裂的亲身经历者,怎么会察觉不出其中恩晦涩呢?
  那些口口声声说“要为新天新地奉献一切”的人,只怕在私底下,早就腆着装满肥油的肚子,手里抓着数不清的财宝,对身边的人说:
  “老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他们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嗣,也会一边披着太平道倡导的黄巾,一边理直气壮的享受着无边富贵:
  “我要吃的苦,我父亲早就替我吃完了!”
  老道长为此,也时常抚摸着那本承载了勇气和智慧,饱含着世人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太平经》悲伤。
  “几十年而已,竟然又成了门户私计。”
  “我坚持了这么久,也没办法实现两位先师的愿望吗?”
  于是,
  在前些时日,一个鲜少人知道的夜里,
  老道长怀抱着某些已经无法被人认同,还会招来嘲笑的想法,进入了随平的宫殿,面见这位统治新夏之地的君主。
  一场只有天地才能知道的谈话在深夜中展开,随后在晨光中结束。
  走出皇宫的大贤良师开始将精力,放在完善太平道仪轨,充实其道统理论的事情上来。
  这让本意为“抗争”所设的太平道,变得更像一个正常宗教了。
  而新朝君主,也逐渐的,毫不留情的,展开了对太平道的打压。
  有些人受不住压力,
  也为了自己所享有的富贵不被皇帝剥夺,便逐渐脱下了太平道的黄巾,成为一个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贵人。
  他们仍然会顺应潮流,成为道教的信众,但不再是太平道所记名于度牒的弟子。
  有些人心怀不满,来到大贤良师面前,进行争辩,希望让老者能再带着自己冲一次,让皇帝知道,他是依靠太平道的力量,才开创随氏社稷的。
  当然,
  也会有少部分,不忘初心的弟子,会找到大贤良师,寻求答案。
  “争权夺利,这并不符合先师对我等的教导。”
  “我道门为天下不平而设,是以谓之‘太平’!”
  “如今国家安定,人心逐渐的恢复平和,的确到了太平道在夏国沉寂的时候。”
  “可我担忧长久的安乐,会让初心得到更多的遗失,让后继者更加稀少……”
  “大贤良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道长沉默了许久,然后告诉他:
  “去西方吧。”
  “那里会有你们想要寻求,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
  于是,
  有黄云从夏国缓缓的凝聚而成,飘向了西方。
  它是从尘土中升起来的,是土地的颜色,也是无数百姓日日相对的颜色。
  根据《太平经》所述,
  这样的颜色,也是昊天上帝最为喜欢的。
  上天爱护世人,
  所以设立了君主来抚育他们。
  如果君主不再履行自己的职责,违背了上天“立君为民”的初衷,
  那么黄云就要涌荡起来,席卷大地!
  只是,
  当怀有“兴天下太平”之志的太平道人来到西秦的土地上后,又面临起了新的问题。
  “秦国四周的土地,不比我新夏富足丰饶,因此有许多蛮夷活动。”
  “即便迁移了内地的种子来到这边,也会因为营养不够充分,而长成瘦弱的模样,然后被迫接受起胡人的风俗。”
  有传教于此的道长,在观察了一番秦国边疆的生活后,对自己的道友们如此说道。
  虽然先贤有“人定胜天”之语,
  可诸夏君子的务实,也让他们承认“环境造人”这个道理。
  人和天地相争斗,
  总是有胜有败的。
  “所以,我等若想要兴太平于天下四方,惠及万民,便要因地制宜,不可以只知道手捧经书,闭着眼睛念诵经文。”
  “这样子做事,是没办法引来他人追随的!”
  要知道,
  太平道之所以能够兴盛,得到百姓的拥护,
  并不在于他们的经文教论,编写得多么完善,书写得多么优美,
  而是在于先师们通过义诊和赈灾,为贫苦中的百姓带去了实打实的利益!
  不然的话,
  哪有说两句好听的话,
  就能让人跟着走,并为之献身的道理呢?
  “我们既然立誓,要坚守先师的教诲,遵从初心做事,就不能只用口舌空谈!”
  “要扎根在百姓生活的土地上,要跟他们一起生活,要让他们知道‘太平’代表着什么!”
  其他道人觉得他说的不错,便按照他的指引做起事来。
  当年在新夏,帮助百姓耕耘田地、医治疾病的道人,
  在秦国,则是拿起了牧羊的鞭子,小心翼翼的抚育起各种牲畜来。
  在他们努力的播种下,
  牛羊的数量渐渐增长,百姓对于太平道的认可,也日益加深。
  太平道就这样,
  在秦国的土地上逐渐扎根,并且壮大起来。
  有金雕偶尔从高耸的兴山上飞下,掠过他们的头顶。
  正在教导妇人用两根长长的木棍,织造毛衣的道人心有所感的抬起头,看向空中那飞远的残影。
  落日余晖和那道影子交迭在一起,然后沉入远处的山谷之中。
  有风从那山谷中吹来,裹挟着让高原上的人万分畏惧的寒气。
  被糊了一脸的道长嘀咕起来,“今年的冬天,来的好像比往年要早一点啊!”
  “看来得抓紧时机,多多的储备一些物资。”
  秦国的严寒,比起向来火热的新夏之地,是要超出很多的。
  如果不小心一点的话,
  那么一场巨大的风雪,就可以让数年的积累尽丧,让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人,埋没在那风雪和寒霜之中。
  好在,
  今年的牛羊繁衍的多了些,长的很健康,没生什么病症。
  这让当地百姓的生活有了好转,一些商人也愿意来到这里,用转运而来的各种物资,同他们换取牲畜。
  百姓脱离了“生存”的艰苦,品尝到了新的滋味,便对“明天”生出了许多期待。
  奈何,
  世事总是不如人意。
  有年轻人忽然慌乱而来,脸上浮着急促奔跑带来的红晕。
  他说:
  “朝廷的人又来征税了!”
  “他们抢走了我们的牛和羊!”
  “说是有匈奴人从东边过来了,所以要我们交钱交粮交牲口!”
  “有人反抗,还被抓走,说要把他们贬为奴隶!”
  道长听了,身体便是一震,觉得今年的冬天,的确要严寒许多。
  ……

章节目录

Powered by 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笔趣阁免费小说网-第451章:太平道

sav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