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其他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464章:洪水泛开

第464章:洪水泛开

章节目录

  当新的夏日逐渐到来,
  狂风从海上吹过来时,
  大汉朝的贵人们,总算为一些下面发生的事情,暂停了酒肉歌舞,将视野转向了平民,并为后者的未来,产生了些许的忧虑。
  “黄河怎么又泛滥了?”
  “灾民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安置!”
  流连后宫无法自拔,将国政全然交付给舅舅王凤的皇帝,都为此在朝堂之上,大发雷霆,怒斥臣子没有辅佐好自己,以至于上天频频的降下灾祸,来警示自己。
  从建始元年起,
  关东之地,诸多郡县,便时常发来奏报,称自己下辖之区域,遭遇了洪水泛滥,河流冲击堤坝的事。
  朝廷初时不以为然——
  毕竟知母莫若子,
  黄河是个什么性格的母亲,
  他们这些依赖其哺育,从而生长起来的孩子,可再清楚不过了。
  虽然大禹面对的那可怕场景,如今的后人并没有再次见过,
  可大汉开国以来,关于“黄河溢出,淹没土地”的奏报,也没有少过。
  但很多时候,
  这位自大一统后,稍显温柔慈爱的母亲河,并不会肘死沿岸的孩子们,多为小打小闹。
  花个几年功夫,
  做点“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的工作,
  便能将水灾带来的祸患平息下去,不至于让朝廷伤根动骨,激起民变起义来。
  所以,
  当听闻这等消息后,掌权的王凤按照惯例,下令地方进行赈济,以为过段时间,问题就会像先前一样,消失不见。
  结果事与愿违,
  葫芦不仅没有被摁到水下,反而浮到了更显眼的地方,大大的妨碍了贵人们乘舟欣赏美丽的山水图景。
  甚至于从今年开始,
  大汉中心,国都长安所在的关中之地,也跟着泛滥起了河水,淹得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如果灾祸出现在关外,
  朝廷也许还能缓缓治之,保持那翩然的风度。
  可这次,
  大水已经淹到他们身边,就要浸湿他们丝绸的衣摆,软垫的鞋袜了!
  这怎么能不让长安的贵人们着急呢?
  “难道上天认为,朕这个天子做的不好吗?”
  皇帝震怒之后,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失落的低下了头。
  王凤见状,赶紧上前劝慰他道,“这哪里算是您的罪过呢?”
  “这是我等臣子有问题!”
  听到他这样的话,其他大臣也迅速出列,匍匐在地上,口称“万方有罪,罪在臣等,无陛下无关”。
  皇帝的脸色这才有所好转。
  然后他又打开金口,大声的说道,“既然是臣子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使得上天降下了灾祸,那么依诸位之见,其罪当属何人呢?”
  话音落下,庙堂诸公的眼神顿时变得飘忽,在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和丞相匡衡之间游离起来。
  匡衡,
  是元帝时期得到提拔的官员,
  他出身地方寒门,幼时便极为好学,有“凿壁偷光”的事迹流传——
  虽然在这般的声名传播开去后,
  曾有一名闲游浪荡的家伙专门跑到匡衡家中,询问他们家“都能读书了,为何还点不起火把照明呢?”、“凿壁能有多少光,为什么不直接把整面墙拆了呢?”、“既然偷了邻居的光,那后面有还回去吗?”等等胡搅盲缠的问题,
  但匡衡父母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并不与他计较,只是令家中仆人一拥而上,拿着棍棒将那闲人赶走了。
  及至匡衡长大,
  元帝治理天下时,他便凭借好学和通晓儒学经典的名声,得到当地官员举荐,入朝为官,随后平步青云,获封乐安侯,并在建昭三年,成为了大汉的丞相。
  可以说,
  论出身,论做官,论依附天子得其欢心,
  天底下没有谁比匡衡更能作为榜样的了。
  在世代封侯的贵人们日益垄断朝廷职位的眼下,
  匡衡能以寒门之身,一路做到朝廷丞相,如何不能算“励志”呢?
  可惜,
  欣赏匡衡的元帝刘奭已经去世了,
  现在是皇帝刘骜的时代!
  比起先帝,
  刘骜更加的随性,对于礼法,更多的是“哦哦”两声,然后便去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了。
  其他人爱咋咋地吧!
  如此,
  匡衡这名当世大儒在朝堂上的位置,在失去了皇权的加持后,便迎来了挑战。
  毕竟他可不像孔光,
  有个实打实的,开创了儒家学派,堪称“圣人”的先祖。
  而且王凤也很讨厌匡衡这个丞相。
  因为对比起没有心眼,很容易被人忽悠到的孔光,
  匡衡就是个混成精的老狐狸!
  哪怕对方知道时局有变,低调了许多,在朝会时总保持着沉默,对王凤的提议也一向附和,
  可霸道的王凤还是觉得:
  朝政应当由王氏做主!
  他需要的应声虫,也当是王氏的人,
  匡衡再怎么听话懂事,也不会受到王凤的接纳!
  所以,
  当前段时日,匡衡的儿子醉酒杀人被捕入狱,匡衡心知在王凤的排挤打压下,他这个失权的丞相,无法轻易救出自己的儿子,甚至还有受到牵连。
  为了保住儿子和位子,
  匡衡直接摘了帽子,脱掉鞋子,跑到皇帝面前请罪,哭诉自己这个父亲的失职。
  皇帝被他哭的烦心,便下旨将这件事轻轻揭过。
  这是匡衡今日还能安坐朝堂,给王凤添堵的缘故。
  但现在……
  唉!
  匡衡在心中大叹一声,然后对皇帝叩首起来,“这是臣的罪过!”
  “臣当居家反省,以求平息上天的怒火。”
  要知道,
  在大汉朝虽有“天人感应”的说法,企图用飘渺的天意,来约束庞大恐怖的皇权,
  但老刘家向来是不走寻常路的。
  哼,
  想约束朕?
  也不看看朕传承自太祖的灵活身段!
  何况儒家本就是武帝捧出来,用于对抗当时黄老之学的,又岂能给自己挖坑,自缚手脚?
  所以,
  早在武帝时期,
  皇帝就来了一手“借力打力”:
  既然上天通过灾祸来警示朝廷施政有误,
  那朝堂衮衮诸公又怎么会没有干系?
  而大臣替君主接受惩罚,难道不是应有之理,符合儒家的忠义之说?
  总而言之,
  朕这个天子是不会退的,也不能退的!
  辅佐朕的大臣最好自觉一点,发挥一下臣子的本分!
  遵循这样的旧制,
  每当有人指责天降灾祸,是朝廷无道时,大汉就要献祭一个三公级别的高官,以彰显自己反省的诚意。
  其基本流程,便是高官先认错,再归家反省,若之后天灾平定,可随皇帝心思进行起复或者闲置。
  若之后天灾仍旧,那只能“自裁以谢天下”了。
  不过,
  匡衡可舍不得自杀,离开这花花世界,去往阴暗的冥土。
  他按照流程居家反思后,
  关中的水灾不仅没有平息,
  忧心忡忡的长安百姓,还传播起了“秋时将有大水”的言论。
  群臣都做好了上他家奔丧吃席的准备,却听说匡衡这个老东西,还厚着脸皮活在世上,甚至还因为久居不动,体型变得圆润了一点。
  这让他们纷纷感慨起“大儒不愧是大儒”。
  这般的气度,绝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王凤也更觉得这老家伙恶心了。
  好在没过多久,
  王凤终于摸到了匡衡的把柄,并令人将之揭露在了朝野面前——
  匡衡这个乐安侯,在朝廷为之划分封地时,明知官吏因记错了地名,而使其封地多出来了四百顷田地,却未上报朝廷,还理直气壮的向那些土地上的百姓收取田赋。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侵吞国家资产,以公肥私啊!
  这必须出重拳!
  于是,
  避开了儿子的牵连,
  撑住了天灾的压力,
  一心想要保住自己权位的匡衡,到底还是被免职归乡了。
  他在回家的路上,还愤愤的说道:
  “天下侵吞土地,圈占百姓为己用的,又不止我一家!”
  “我匡氏兴盛,这才多久?”
  “不过多拿了十八年的民赋罢了!”
  “那些世代的权贵,侵占的土地何止四百顷?私征的民赋又何止十八年!”
  “哼!”
  “别以为我不知道,那些官员为何要延缓赈济,任由灾民流散!”
  “不过是想趁着天灾,用低贱的价格夺取更多的土地,逼迫良民百姓卖身给他们的庄园做奴仆而已!”
  大汉的治理水平虽然随着皇帝的更迭,而呈现出同比例的下滑趋势,
  可底蕴终究还在,积累终究还在。
  中原的气候,也不像新夏那般酷暑难耐,一不小心就要热死人,逼得那里的百姓,只能选择在徬晚或者较为凉爽的春时出工服役。
  在大汉,
  压一压挤一挤,鞭子一抽命令一下,不论四季何时,都能抽调人手,去修缮水利。
  加上冥冥之中,自有鬼神调度,把握“磨练”力度的缘故,
  纵然水患不断,也不至于迟迟堵不住百姓哀嚎的嘴,将事情闹到荒疏朝政的皇帝面前。
  只是天灾易过,人心难通。
  那大片的,只要洪水一褪,便可以耕种的良田诱惑着贵人们。
  那四处奔跑、正为了一口吃食而祈求叩首的人口,也诱惑着贵人们。
  毕竟当今之世,
  大汉在册人口还不过六千万,
  却拥有着东至海东四郡,西拥西域都护府,北至长城,南跨南海的广阔国土。
  是以这人力资源,十分的珍贵。
  不管哪家的贵人,也喊不出后世那声“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话。
  朝廷也对治下民众,十分的重视。
  自秦朝以来,
  朝廷便多次派人下达乡里,行编户齐民之事。
  恨不得将所有人都纳入名册之上,让他们给自己缴税服徭役。
  这让世家大族们大肆圈养人口的行动,变得有些难度。
  好在老天爷开恩,
  让大汉拥有了元帝那样的圣明君主,
  让大汉又拥有了当今天子那样的朴质英主,
  为世家从这个国家中汲取更多利益,大大的开了方便之门!
  明面上,
  许多臣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忠义,展示自己的为官清正,对沉迷酒色的皇帝进行着劝谏。
  私底下,
  他们却多有祈祷之举:
  祈祷皇帝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自己的天性不被外力改变,
  祈祷皇帝的寿命能够长久一些,更好的施仁政于世家。
  ……
  “可你我身负这等名望,又有先人教诲,岂能对这般乱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长安城中,
  随着那“秋时发大水”的谣言传得愈发汹涌,乃至于刚刚担忧完水患赈灾之事的皇帝都有些相信,并在王凤的劝导下,动了造船避难,还要用朝廷名义,让百姓登墙壁躲避的想法时,
  乐昌侯王商当即气得拍案而起,并向前来拜访自己,寻求意见的友人孔光说道。
  王商,
  虽然同为“王”姓,
  但却出身于涿郡王氏一脉,是宣帝母亲王翁须的族人,也是大汉众多外戚中的一支。
  而王商其人,
  生性耿直刚正,对王孙贵胄之间的许多事,时常发出暴论,指责他们的贪婪无耻,这使得圈子里的人对其十分排斥。
  但凭借曾在先帝斥责刘骜贪玩时,对后者进行过维护的关系,使得登基为帝的刘骜为其颇为尊重和亲近。
  这让王商仍旧能坚挺的立于朝堂之上。
  孔光年少之时,
  听说过王商的性格和名声,却因为他人的搅和,没有与之深入往来。
  后面见得多了,木头脑袋开窍了一些,才知道王商这等人的可贵。
  于官场多次起伏后,孔光便同王商成了好友。
  他希望通过联合有气节、有理想,对大汉还抱有忠义之心的大臣,拨正那偏离的轨道,让大汉得以再现辉煌。
  当谣言扰乱了上下人心,
  凭借智慧和性格,也无法做出决断应对的孔光,便找到了王商,寻求他的看法。
  王商对此,只直接告诉他:
  “长安地势并不低矮,基本不会有水淹的风险。”
  “何况身为国都,水渠河道,向来都是疏通得当的,即便有洪泛而来,也不至于惊得天子乘船,百姓登墙!”
  “现在洪水未至,朝廷便要做这样的事,难道不会造成城中恐慌吗?”
  “人心若是因惧而生出险恶,那天灾不来,也要兴起人祸!”
  “我不能看着国家做出这等蠢事!”
  孔光听了他的话,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然后他便附和道,“那我和你一起劝谏天子,让他不要听从王凤的谗言!”
  说罢,
  两人便伏案写起了奏书,很快上呈给了皇帝。
  王商本人更是进入宫廷,面见皇帝,对其痛陈厉害。
  而皇帝对他的亲近,
  也让其在纠结之后,放弃了王凤的建议,并发出告示,安抚民众。
  等到秋天,
  果然没有迎来洪水,
  王商的名望因此得到了增长,还被高兴的皇帝任命为了新的丞相。
  王凤也对这个同姓之人,生出了大大的怨愤,认为王商是踩着自己,从而上位的。
  这是对自己的羞辱啊!
  明明双方有姓氏上的缘分,
  还有家族中的联姻,
  那王商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嫡亲侄儿!
  他怎么好意思对亲家做出这等事呢!
  而且性格激烈的王商,比起油滑的匡衡,更加不好对付,在以前就时常指责王凤的跋扈。
  “我一定要想办法除掉这个家伙!”
  王凤愤愤的拍桌说道。
  而王莽这边,却通过孔光的关系,同王商亲切起来,并得到了对方的夸赞。
  “想不到元城王氏的子弟中,还有你这样有礼知法的后辈。”
  “可惜王凤不是一个富有远见,心胸宽广的长辈,宁愿提拔其他族人,而将你这个侄儿置于一旁。”
  王莽却用诚挚且惶恐的语气说道,“伯父抚养我长大,又是我的长辈,还请您不要对我说这样的话!”
  怎么可以对着后辈,责怪他的血亲长者呢?
  他王莽绝对不能做这等不孝不义的事啊!
  王商见了,更欣赏他的品行。
  他对孔光说道,“这是一个好弟子。”
  “你这个家伙,性格有些迟钝软弱,面对大事难以做出决策。”
  “但你的弟子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他以后一定会实现你的志向!”
  孔光听了,也高兴的笑道,“我一直怀抱着这样的想法!”
  王莽低着头,恭敬的侍奉在两位长者身份,静静听着他们对自己的夸赞,神色仍旧谦卑。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神药逆袭(得到神药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下校花)   清纯的性冷淡女神娇妻被爸爸调教成嗜精性爱天使   在这个没有性爱概念的世界里,我是唯一拥有色色知识的人   龙飞凤舞   催眠\催眠戏妹妹   澡堂艳遇   罪恶都市-女警炼狱   美母搜查官和淫贼儿子   翻译:出包同人 - 茉茉短篇   合约情人   雨什么时候停   我的校花女友   妖僧西行记   圣武王朝之天山侠女   淫乱派对之极品美妇   双目失明的可怜小白兔母后竟然是个变态子控   幼伶淫戏   祸狐情欲观   错误时间上了错误的人妻   暗夜女侠建议您下载催眠app——女教师超级英雄的洗脑淫堕  

Powered by 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笔趣阁免费小说网-第464章:洪水泛开

sav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