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持剑 > 第三百九十五章崔浩之忧
    北魏历,太和三年二月末。
    新帝元恪虽身在酒泉,但来自洛阳的一封封奏折还是经由监天司与地网两部源源不断地送到了他的案头。
    南梁发生的内乱元恪已悉数了解,监天司和地网在南梁京城搅动的风雨初见成效。
    于大魏而言,这是件好事,避免了大魏腹背受敌的局面出现。
    而除此之外,南梁自身内部的矛盾远比他预料的要严重。
    镇守南部边境的左卫上将军独孤崇也连发两封密信,其一是关于南梁局势的变化,另一封则和蠢蠢欲动的齐州高氏及清河崔氏有关。
    尤其是后一件,是亟需解决的大事。
    崔浩作为三朝元老,元恪对他一向很尊重。
    也因为念着这层关系所以元恪登基以来一直没有对清河崔氏太过苛求,而如今崔氏一门不仅不知道约束反而愈加猖獗,敲打也就成了必然。
    外部的隐患至此其实算是完全解决了,所以再无需瞻前顾后的元恪下旨独孤崇及留守洛阳的太尉元爽、御史大夫卢文渺严密盯防两大家族动向,必要时准许他们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四字已明确表达了元恪对于两大家族的态度,他们的表现已经到了朝廷不能容忍的地步了。
    由于几近与家族断绝联系,故而丞相崔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直以来都专注于编纂国史,便是外界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依旧不关心。
    此外,崔浩还严厉约束自家子弟在京城低调但求行事,如有不从者家法处置。
    崔浩的一系列态度与反应其实在百官意料之中,这既是一种自保也是在向朝廷示以和善。以崔浩的地位,只要他不犯原则性错误,颐养天年、安稳终老皇帝还是会允许的。
    大魏,洛阳。
    在大皇子夺位失败之后,丞相崔浩其实并没有遭到贬谪或是削职。
    在外人看来丞相崔浩已然失势,但若追本溯源他崔浩仍旧是丞相,仍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更像是自己主动退出了权力中心。
    当然,这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个结果,包括崔浩自己在内。
    而随着崔浩的失势,昔日门庭若市的相府如今几近冷清,寻常时候几乎没有宾客到访。
    原本亲近崔浩的朝臣如今也唯恐避之不及,唯有太尉元爽及御史大夫卢文渺还经常上门拜访,当然二人行踪隐秘不会让外人知道。
    崔浩也难得亲近,没有朝事烦扰他反而可以一心编修国史。中文網
    今日散朝之后,元爽和卢文渺又一同来到了丞相府。
    府门外早有小厮在候着,二人下了马车后便被径直带往了大堂。
    崔浩知道二人今日要来,所以已经提前摒退了闲杂人等,独自在大堂等着。
    见二人被带来后,崔浩起身相迎。
    三公依旧是三公,并未因为站队问题而有所嫌隙。
    崔浩虽说站队大皇子元稹,但那也是因循祖制。迂腐也好、固执也罢,并非他崔浩因着一己私利。
    「元大人、卢大人。」崔浩先一句道。
    闻听此,卢文渺忍不住笑道:「崔公今日怎的这般客气?」
    二人言语之间多少都有几分调笑,所以卢文渺言罢崔浩也跟着笑道:「你们既为我来,我又何敢怠慢。」
    说着,崔浩招呼两人各自落座。
    各自坐下后,元爽看向崔浩缓缓道:「崔公已经知晓了陛下的旨意?」
    崔浩摇头道:「只是知道陛下有下旨,具体内容还不知晓,这部等着元大人告诉一声嘛。」
    元爽闻言随即笑道:「即便不知,崔公也猜到了一二。没错,陛下
    的旨意的确和清河崔氏有关。」
    即便早有预料,但真的听到元爽说及清河崔氏之时崔浩还是心头一紧。
    不过这般反应他并未表露在脸上,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人,喜怒不形于色早已炉火纯青。
    「陛下有何指示?」崔浩平复了心绪后问道。
    元爽也没有隐瞒径直道:「齐州高氏和清河崔氏原本以为可以借助南梁太子萧统之力在东边彻底站住脚跟,但千算万算他们没有料到那是南梁老皇帝的釜底抽薪之计,如今一切落败,齐州高氏与清河崔氏遭清算是必然。崔公,陛下念及旧情没有赶尽杀绝,只是让我们与独孤将军盯紧,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可先斩后奏。」
    崔浩耐心听着,他也明白陛下是因为他才没有立刻对清河崔氏动手,而那先斩后奏四字亦在表明陛下的态度。
    元爽说完,一旁的卢文渺也随之开口道:「崔公,崔氏那边我觉得您还是得休书几封,若是他们一错再错就算陛下再念旧情他们也难逃一死了。」
    卢文渺这话说的不算重,崔浩自己也明白,他叹息道:「月余之前我就和家族没了联系,他们以为自己的计谋万无一失,以为一切都会如他们预想的那样发展,便是到了如今仍旧执迷不悟,该是让他们吃点苦头才是。」
    可话虽如此,崔浩心里还是有些凄然。
    卢文渺也从崔浩脸上看出了无奈,即便他与家族再有隔阂那里毕竟是他的根,若是崔氏因此而被夷族,那一切就都完了。
    卢文渺与元爽对视了一眼,二人此来本就是劝说崔浩制止清河崔氏的行为。
    可以不兵戎相见就解决清河崔氏的问题自然最好,但就目前来看兵不血刃怕是有些难度。
    两人没有打扰崔浩的沉思,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这段时间叹的气比前半辈子都多。
    片刻之后,思量过后的崔浩开口道:「二位大人放心,家族那边我会极力劝说。但朝廷还是要多盯着,他们如今已有一去不回头的势头,必要时刻二位大人不必在乎我的感受。还有一事,除了要盯紧崔氏和高氏外,关风郡郡尉侯景你们亦是要警惕。不是因为他手下的那些关风郡守军,而是要以防他煽动百姓趁乱起事,此人我之前接触过,也派人暗中调查过。」
    对于侯景,元爽和卢文渺都没有上过心,甚至没听说过。但此刻得了崔浩的叮嘱两人决定之后一定要彻查此人。
    为了避嫌,崔浩这段日子以来一直都在避免接触国事,而元爽和卢文渺则在有些事上依旧会问及他的建议,诸如大魏西南那个蠢蠢欲动的苗疆。
    苗疆等西域小国都是盯准了大魏如今是多事之秋所以都想从大魏身上刮几块肉尝尝,虽说对整个国家来说此举无伤大雅,但西南之地的百姓却因此饱受煎熬。
    几郡的奏折从去年年末陆陆续续就开始有了,到如今积压更多。
    因着此事元爽和卢文渺也曾上书身在酒泉的元恪,但元恪以为此事西南各郡的守军就能解决所以并未上心。
    可后来时日一长,辖郡守军不仅没能解决,尝到甜头的苗疆及西域小国反而愈发猖獗。
    元爽和卢文渺今日来此另一件事便是想向崔浩请教关于此事的处理,他们需要列出一个详细章程最后由陛下定夺。
    这件事之前在朝堂上也曾讨论过,但最终也没能有个合适的解决办法,而当时崔浩未曾开口。
    自不是没法子,而是一直未曾说。
    当下卢文渺又将此事拿上台面,崔浩便没有再推辞,他缓缓道:「西南几郡内虽也有守军驻扎但说到底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威慑与镇压,容易给苗疆及西域小国钻了空子,所以我以为朝廷可以在西南之地专门设立一只常驻军队用以盯
    防。这支军队的人数也不必太多,可以保持在两万左右,具体兵员可以从西南几郡及周边各郡抽调,军队的日常开销花费由各郡承担,同时朝廷每年也可以给予一部分拨款。此外,每年还可以从京城驻军中抽调得力将领过去统帅,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一劳永逸,也为朝廷多组建了一支生力军。」
    元爽和卢文渺耐心听完后喜形于色,觉得此法可行。
    朝廷每年最多就是花点银子,但相比之下收效更显著。
    两人自然也知道这个法子不是崔浩临时起意,必然是许久之前就想到了只是一直没说。
    其中缘由,便是不说他们也明白。
    崔浩说完后,元爽笑道:「崔公英明。」
    崔浩闻言道:「你就别拍我马屁了,此事二位大人还是先上奏陛下之后再定夺。」
    一句说完,崔浩看向二人又道:「还请二位大人对崔氏可以网开一面。」
    卢文渺道:「崔公放心,原则之内我们尽量不赶尽杀绝。」
    「那老夫就谢过二位大人了。」崔浩起身作揖行礼。
    二人见状相视一眼却都没有阻拦与躲避,这一礼他们必须受着。
    之后,三人又继续商讨了组建这支军队的具体事宜,一支军队的组建其中大大小小之事很多所以他们需要将所有细节敲定之后再统一呈报给陛下。
    因为苗疆之人喜欢在秋天谷物收割完后进行袭扰,所以三人将这支军队暂名为打秋军。
    至于统帅及一众将领的人选三人也都有商讨,往后陛下若是同意就能敲定。
    说到最后,崔浩又问起了身在酒泉的皇帝近况。
    由于皇帝久不在京,使得诸多事由的展开变得麻烦,事情的处理时间也相对拉长,而且时日一久也会招来非议。所以崔浩以丞相的角度希望元爽和卢文渺二人可以劝告皇帝早日返京,边地打仗一事可全权交由大将军宇文泰。
    关于此事元爽和卢文渺不是没有想过,但单单他们二人开口还是不够妥当。但如今崔浩开口他们可以在奏折上言明是丞相的意思,那陛下也就会多考虑一二了。

章节目录

推荐阅读: 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   我在六扇门当捕头这些年   玄门封神   羽落苍穹   两仪传奇   独步江湖   书生追仙记   一笔论江湖   金庸武侠系列之小龙女是我老婆   综武:开局签到厄难毒体   武侠辅助系统   紫府仙缘   仙门最强败家女   孤刀出鞘   乱炖老咸鱼   齐霄传   剑武江湖   金刚不坏大寨主   猎齐   子非侠  

Powered by 笔趣阁免费小说网 RSS地图 HTML地图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小说,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笔趣阁免费小说网-第三百九十五章崔浩之忧

saveSet();